李春华又名炳亮,痴梅斋,祖籍汕尾市人,自幼酷爱艺术,首届毕业于深圳书画艺术学院,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连续就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深圳市南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深圳美协会员,广东美协会员,中国艺协会员,曾任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理事,现为中国世纪大采风书画院副院长,香港诗词学会会员,汕尾市诗词学会会员,神鼎风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并被授予“德艺双馨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优秀书画家”等荣誉称号。
作品曾在国内多家报刊发表《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人民画报》《中国商报》《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广东美术报》《名家书画》《艺术资本》《中国企业报道》并多家杂志社专刊发表。
李春华又名炳亮,痴梅斋,祖籍汕尾市人,自幼酷爱艺术,首届毕业于深圳书画艺术学院,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连续就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深圳市南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深圳美协会员,广东美协会员,中国艺协会员,曾任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理事,现为中国世纪大采风书画院副院长,香港诗词学会会员,汕尾市诗词学会会员,神鼎风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并被授予“德艺双馨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优秀书画家”等荣誉称号。
作品曾在国内多家报刊发表《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人民画报》《中国商报》《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广东美术报》《名家书画》《艺术资本》《中国企业报道》并多家杂志社专刊发表。
文学作品荣获“中国乡土文学奖”。多次参加国家级书画作品展赛多次获奖。举办“深圳迎大运”花鸟画三人展。在甲午年国庆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六人展,被广东广播电视台专访报道,题目:铁骨冰心见精神。由深圳文联主办的个人画展览先后在宝安书城和板田艺术馆展出。在丁酉年冬月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报道,一带一路优秀书画家展播。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并入编多类书画展册大辞典等,《李春华画册》《书画界新闻人物献礼全国两会李春华画集》《新时代新丝路》中国邮政局出版邮册邮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珍藏邮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总编,中国邮政明信片李春华专辑。
当今盛世清明,百业鼎兴,为艺术创造之繁荣提供了广阔之空间。在绘画创新之路上尽可百花齐放,各擅胜场,殊途同归。笔者以为,人们常说的“道理”一词,其源即为我国独创之道教理念,无论张璪还是宗炳、恽南田,抑或石涛,都指出道家之理与丹青之理的贯通谐合,以之品赏李春华之梅花作品,其成功之处可概括之为“道”法自然、“继”乎传统、“融”入书法、“遵”于中庸。李春华适值人生之壮年,艺途漫漫,前程无量,盼其创作更加丰盛,更具独特的不流时俗之风采。
李春华先生近年来尤钟情梅画创作,笃研文人画之三昧,秀婉与古朴兼具,苍茂中溢清雅,传统文人画之理趣与当代人文精神交融,别具高格,故获各界人士钟爱而膺“岭南一枝梅”之美誉。
梅花,素具独特之意象;傲岸之干,耐寒之性,秾丽之花,清幽之香,位居“四君子”之首,成为传统花鸟画之热门题材。自元代王冕以后,梅花已于文士墨客高层次之审美领域卓立高标,名家辈出。就画幅的造型而言,有的善作单株疏梅,有的凭丛枝繁花以擅胜场。即使同为墨梅,金农以密枝纷披,杂以圈花取胜;吴昌硕则每以瘦挺之独株,配以长款之诗文相映成趣:至关山月,则又以“满幅繁花红欲燃”为特色;其后继者山东王进喜于斯道更有青胜于蓝之气概。
面对画梅百家之各呈异采,各领风骚,李春华长期孜孜不倦于新技法之创新与新意境之开拓。他深研当代名家风格,从北京郑发祥最擅用冰天雪地与浓霜寒湍之背景衬托梅花之繁荣,不唯尤显冷艳,更呈绚烂。热烈之神韵,从中体悟到艺术创新的多元性,终于在恪守古法、尊崇传统的主旨上,专就“骨法用笔”苦心探索,用纯熟的篆隶行草等书法融入画笔,彰显梅花的虬枝铁骨,刻画花萼之郁勃生机,笔墨更凝炼含蓄;篇幅虽不宏大,而气势充沛,气象庄穆清逸,体现了书画同源合一的民族艺术之独特美学理念,再者,也提升了梅花的审美意蕴,寄寓了对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赞美。
且看题诗“春归笑隐绿丛中”之红梅,主干呈倒“人”字形兀立,中部与顶部枝芽纵横穿插,数以或浓或淡之花朵,疏密相间;以流畅爽利之行草笔法勾勒主干,别具丽质丰神。细加品赏,但见整株主干都用淡墨,唯下部稍施浓墨苔点,备显浑穆苍古;而顶部亦有两三株浓墨细干,横斜伸延,与淡色主干相映,既觉活泼秀逸又生趣盎然。“傲骨生辉图”则另呈面目,以浓墨塑造屈曲盘错之下部老干,苍虬劲健之姿跃然纸上,书法之骨力昭然;唯左面一枝,用淡墨斜伸上空,与前者形成鲜明对比,平衡了布局,亦增添了空灵秀逸之神韵。另三幅皆属狭长画幅,取上下走势,却造型各异;“绿梅图”似苍龙从空而降,活翻多姿,墨色又极富变化。整幅作品以淡雅清疏之绿梅,衬托极具动感之主干,动静相谐,相映成趣,而其余两幅均呈古朴疏朗之态,亦殊堪玩味。(2015年元旦深圳逸斋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