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山、杨家岭、枣园、桥儿沟……
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圣地”和“新中国的摇篮”,延安,留下了400多处弥足珍贵的红色革命旧址。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站在这里,每一寸土地,每一处遗址,都会勾起人们不尽的感慨和无限的追忆。
“不是这块地方,我们下不了地”。1935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中央红军,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后,毛主席用湖南一句土语如此评价。
从此,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了十三个春秋。在这十三个春秋里,中国共产党人用延安精神,书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成就了一方光照千秋的精神家园,开创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奇迹。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大型广场,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参观者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
抚触历史,让人唏嘘。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重走长征路,参加红色书画万里行第二站陕北行的所有队员,思绪万千、感慨万千。
正如此次活动的领军者苏泽卫所说,长征,必将以中国工农红军屡创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奇迹而载入史册,长征中所形成的伟大长征精神,也必将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历久弥新,成为永恒!
“我们是长征精神的宣传员,沿着红军长征当年从宁夏到陕北的路线一路走来,在用书画艺术弘扬传承长征精神的同时,我们的灵魂也在不断得到洗礼,思想也在不断得到升华。"此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马成义说,只有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走一走,看一看,才能真正明白什么叫革命理想高于天,什么叫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书画家们还与纪念馆干部馆员一起,现场举办了气氛热烈的笔会。
两幅气势汪洋恣肆,毛体维妙维肖的书法作品,是马成义先生精心创作的,代表了他对红军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崇高敬意。
深圳市福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有着"中国硬笔画第一人”之称的王振文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省分会会员、深圳太极拳艺医馆创始人、太极画派开创人王中先生,安徽书画家牛学刚、吕燕,宁夏书画家苏克勤、马汉录、马志和先生也分别向纪念馆捐赠了自己的书画精品。
延安革命纪念馆副馆长李晓剑、办公室主任常成等领导同志在为书画家们颁发收藏证书,并一再致谢后,高度评价说,重走长征路、红色书画万里行活动,是弘扬传承长征精神的生动实践,是铭记红军丰功伟绩,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壮举。希望社会各界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一活动,关注这一活动,把习总书记提出的"长征永远在路上",落到实处,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