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

欢迎访问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要闻
两会专访 | 履职30多年,宗庸卓玛委员感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日期:2024/03/08 11:59:51   |   类别:要闻
宗庸卓玛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音协主席、女高音歌唱家


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关乎文化自信的大事,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image.png


“我认为‘两会’是全体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代表民意、共商国是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为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出谋划策,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认真履行职责,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发声,也要为我们云南的发展贡献力量。”又是一年全国两会,尽管已经履职30多年,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音协主席、女高音歌唱家宗庸卓玛的心情依然特别激动。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宗庸卓玛一直十分关注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问题。她表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关乎文化自信的大事,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所以,这一次宗庸卓玛提出了《关于多措并举, 加大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力度的建议》的提案。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时代的要求。文化,是民族之根,是国家之魂。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文化传承断层、文化遗产流失、传统技艺失传等。为此,我们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大文化保护传承的力度,确保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通过两会的召开,通过多措并举,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力度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宗庸卓玛说。   
做好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宣传者、推广者,传帮带的扶持者
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到现在,宗庸卓玛一直扎根于基层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振兴,做好宣传者,做好推广者,也做好传帮带的扶持者。在她看来,边远民族地区往往是原生态文化资源丰富,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应该让真正有天赋、愿意继承和传扬优秀民族艺术的年轻人,得到专业系统的艺术教育,加入到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队伍中。”
2021年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宗庸卓玛成立了云南省艺术名家宗庸卓玛工作室,遴选了一批以藏族为主的青年歌手,用近两年的业余时间进行传、帮、带的教学实践工作。在潜心指导的同时,她还挑选了一批具有专业潜质、好学上进,热爱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青年教师对民族学生进行系统辅导,在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精华。2023年9月,云南省艺术名家宗庸卓玛工作室藏族声乐传承成果音乐会成功举行,彰显了这支青年人才队伍培养的良好成效。
拓宽渠道、多措并举保护传承民族文化
“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这个问题上,只依靠政策,或者仅有单一的措施,都解决不了问题,因此,拓宽渠道、多措并举,动用各个层面的力量十分重要。”为此,宗庸卓玛建议,要加大政府经费投入,确保对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资金支持,为文化保护传承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作为云南省音协驻会主席,宗庸卓玛十分重视云南特色音乐元素及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采风、调研,挖掘,多次邀请中国音协和全国各地区音乐家多来云南开展创作采风活动,力求推出一批反映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文化、富含云南元素的文艺精品力作。2024年1月18日至24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歌声唱响彩云南”全国知名音乐家采风创作活动组织词曲名家们深入昆明、保山和德宏等州市采风调研。“作为音乐工作者,采风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参与采风,了解民间艺人用古朴乐器演奏和演唱的曲调背后更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每一个音符、每一次演奏和演唱,是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宗庸卓玛说。
附:

关于多措并举 
加大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力度的建议

宗庸卓玛
全国政协委员
云南省文联副主席
云南省音协主席
女高音歌唱家


一、理由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时代的要求。文化,是民族之根,是国家之魂。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文化传承断层、文化遗产流失、传统技艺失传等。为此,我们急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大文化保护传承的力度,确保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二、建议和办法

(一)加大政府经费投入

建议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并逐年增加投入,确保对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资金支持。通过加大经费投入,为文化保护传承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进一步提升文化传承人的地位与待遇

文化传承人是文化保护传承的关键力量。建议政府在明确文化传承人的职业地位与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传承人相应的荣誉与待遇,让他们能够专注于此并以文化保护传承为业,增强其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为文化保护传承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认真做好文化遗产传承进校园的工作

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建议教育部门将文化遗产传承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接触、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具体措施包括:

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文化遗产传承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趣味性;开展文化遗产传承主题实践活动,如文化节、文化展览、文化体验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参与度;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对文化遗产传承的认知与教学能力。

通过文化遗产传承进校园,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为文化保护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四)以新人计划等方式,加强文化传承新人的培育力度

面对文化传承的新挑战,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文化传承新人。建议政府和社会组织联合开展新人计划,通过选拔、培训、实践等方式,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的文化传承新人。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发现和挖掘具有潜力的文化传承新人。提供专业的培训与实践机会,提升新人的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给予新人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机会,如举办文化创新大赛、文化交流活动等,激发其创新活力。

通过新人计划,为文化保护传承注入新鲜血液,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五)发挥文化名人优势,以名家工作室等一些方式促进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文化名人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推动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力量。建议政府和社会组织选拔建立名家工作室,邀请文化名人担任导师,通过师徒传承、项目合作等方式,促进文化保护传承工作。通过名家工作室等方式,充分发挥文化名人的优势,推动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