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

欢迎访问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要闻
激发“文艺两新”活力 汇聚文艺新的力量
日期:2022/03/02 15:55:48   |   类别:要闻
“这么多年来一直单打独斗,真的渴望能有一个‘家’。”“期待促进会能给我们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大家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有文联的扶持,我们评职称的事就有着落了,这可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大问题”……
    2月22日,在刚成立不久的广西“文艺两新”实践基地一间会议室里,十余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当的“文艺两新”人士,在广西文联和南宁市文联的组织下汇聚一堂,就筹备成立广西“文艺两新”发展促进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座谈。展望未来,与会人士各抒己见,欢欣鼓舞,充分感受到文艺事业前景广阔,作为“文艺两新”队伍中的一员大有可为。
    1.“文艺两新”阵营“藏龙卧虎”
    “文艺两新”,是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的简称。新文艺组织,主要是指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艺社群等民营的文艺团体和网络虚拟社群;新文艺群体,是相对于在国有文艺院团、艺术馆、高校等机构中从事艺术工作的传统群体而言,主要以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为代表的文艺工作者群体。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文艺两新’成了一个热词,说明这个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广西文联副主席牙韩彰介绍,近年来,随着传播形式的极大丰富和剧烈变革,在文化艺术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体制外”的自由工作者,他们凭借出色的艺术造诣、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灵活的传播策略迅速走向“前台”,拥有了自己的庞大“粉丝群”。
    在22日举行的座谈会上,有不少我区“文艺两新”队伍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当中,有年营业额达2000余万元的文化企业负责人,有多次斩获区内外重量级专业奖项的音乐制作人,有在中外之间搭建艺术交流渠道的跨国经纪人,也有从草根剧场走上广西春晚的相声社团班主、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地方传统戏曲文化的非遗传承人、创新开辟文化艺术新形式的新锐文化先锋……从这些人身上,可以清晰真切地感受到文化事业的蓬勃生机和创新活力,感受到“文艺两新”群体韧劲十足的强大生命力。
    记者了解到,无论在市场开拓还是文艺作品的生产创作当中,“文艺两新”群体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上市公司广西千年传说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化企业不断开拓市场,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为我区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专业领域,美术家韩克伟,书法家杨科云、傅绍尉,音乐家马辛意等一大批自由创作者,在全国性专业评奖中屡获佳绩。
    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不仅在市场上越来越活跃,也越来越多地自觉加入到主流艺术的创作中,成为文艺战线上一支重要的创作力量。据了解,我区“文艺两新”群体近年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湘江战役85周年、决战脱贫攻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战“疫”等重大主题创作中,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在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广西最高文艺奖“铜鼓奖”以及各类专业奖项评选中,“两新”作品也不断脱颖而出,获得重要奖项。
    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时代进程当中,“文艺两新”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文艺“新军”的喜与忧
    相对于“体制内”行政性、计划性、集体性较强的传统文艺创作机制而言,“独立性”是“文艺两新”群体的重要标签。在完全依赖市场选择的生存环境下,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文艺生产形态和生产流程,表现出更加灵活、更注重受众需求、更具个性色彩的创作制作方式。
    从志同道合者的抱团取暖,到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再到网络上的能量爆发,“文艺两新”正在以更大的创作空间和更深入的文化思考,探索具有时代意味的文化价值与精神表达。
    青年音乐人马辛意给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取名为“意境”,工作室的另外两位伙伴和他一样也是“独立音乐人”,在音乐理念上的默契和艺术追求上的共振,使他们之间的合作迸发出更多的灵感火花。近年来,意境工作室创作的诸多“爆款”作品屡屡破圈,《呢喃歌谣》《山歌美景醉天下》《嘹啰迎客歌》《嘹啰送客歌》等作品不仅有着浓郁的广西民族风情,更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登上热门音乐榜单。他们的作品多次获得广西“五个一”精神文明奖、广西金钟奖作品奖、广西音乐舞蹈大赛作曲奖等奖项,其中歌曲《花与苍穹》还入选了“祖国在我心中——全国优秀青年词曲作家歌曲专辑”。
    出身军旅的曲艺演员吕遵强,对相声艺术十分痴迷,在复员之后他选择了自主创业,在南宁开起了陆柒相声会馆。在这里,相声这种流行于北方地区的传统艺术没有固定的观众群,吕遵强的相声会馆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沉寂期。在艰难维持会馆运营当中,他四处拜师学艺,不断提高技艺,同时不停地探索市场模式,观察本地观众的喜好和口味,调整经营策略、创新节目表现形式、增加本地化元素。经过数年努力,陆柒相声会馆培养起了一大批忠实观众,建立起自己的“粉丝圈”,业绩日见起色。“去年国庆假期和今年春节期间,我们每天演两场,基本场场爆满。”吕遵强说,“我相信,只要认真对待艺术,总有一天会得到观众的认可”。
    “文艺两新”受益于对市场的深度融入,同时也在市场环境中承担了更多生存压力。一方面他们具有更强的市场前瞻意识和灵敏度,另一方面也对市场的“冷酷”有着深切的体会。
    同样出于对专业的热爱,杨哲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成立了萨克斯乐团“风乐学社”。尽管他们演奏技艺精湛,有多次与国内外著名交响乐团合作的经历,具备高水平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演奏风格,但由于萨克斯在国内观众中的认知度不高,相对比较小众,因此他们始终面临着缺乏演出机会、缺少培训生源的困境。面对生存压力,风乐学社利用抖音、公众号等网络载体普及相关知识、展示萨克斯的艺术魅力,渐渐打开了局面,也为萨克斯艺术的普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凝聚“文艺两新”力量
    “文艺两新”群体创新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市场导向明确,经营意识灵活,但同时也面临着规模散而小、展示空间少、生存压力大、创作引导扶持不足等发展困境。少数文艺从业人员还受到资本和利益裹挟诱惑,出现浮躁低俗、急功近利、恶意炒作等不良现象。
    文联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本职就是为文艺家服务。团结凝聚好“文艺两新”,引导他们是文联组织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也是拓展文联工作的新机遇新空间。近年来,全区文联系统按照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将团结引领“文艺两新”摆上重要日程,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机制、扩大组织覆盖、加强教育培训、搭建服务平台、强化行业建设等多方面措施,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在去年5月召开的全国文联“文艺两新”工作座谈会上,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对我区“文艺两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教育培训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广西文联推荐新文艺群体人员参加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举办各类学习研修班80人次。各全区性文艺家协会举办的常态化教育培训也注重向“文艺两新”延伸,“文艺两新”学员达200人次。
    在创新组织机构方面,广西作协成立网络文学委员会,将网络作家纳入组织管理。如广西杂协扶持并成立以新文艺群体为主体的“广西新桂军魔术工作室”“南国幻象魔术工作室”;河池市文联增设新文艺群体联络办公室,成立河池网络作家协会。此外,各级文联积极开展“文艺两新”党建工作,通过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新文艺组织中党员队伍的作用。
    在政策扶持方面,全区各级文联及文艺家协会修订完善会员入会条件细则,动员和吸收新文艺群体中的优秀人才入会。新文艺群体代表占广西文代会代表比例,从第九次文代会的3%提高到第十次文代会的7%;目前7名新文艺群体代表在4个全区性文艺家协会担任副主席。
    经过不懈努力,广西文联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的成效已经显现,全区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健康持续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据了解,下一步,广西文联将指导成立广西“文艺两新”发展促进会,为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创建全新合作模式,在团结引领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维护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合法权益、繁荣发展我区文艺事业文化产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来源:《广西日报》2022年2月24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