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中国处于国画发展的特别时期,仕女画作为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体裁,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无论是体裁仍是技法,皆有推陈出新。
今日小编带来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笔下的不同风格的佳人,看看这几位画坛大师们都对哪些佳人“情有独钟”!
娴静娟好的“张佳人”
张大千的仕女画可谓民国时期的模范之作,在“求精中学”时期就常画佳人,早有“张佳人”之誉。而在他的人物画里,也多以画女人居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张大千认为“男人不如女人美,不如女人入画”。在他看来,这世上够得上“奇”的男人真实太少,所以他有“眼中恨少奇男人,腕底偏多美妇人”之句。
张大千长于绘画佳人,也懂得赏识佳人,他能用妙女拈花的笔法,传出女儿的心声,这一点是他的艺术奇妙。在他的笔下既有高雅的少妇,风华绝代的仙女,也有受了惊吓的贵妃,各种类型、各种情绪佳人的风情都被他描写得细致入微。
张大千的仕女可谓清丽秀雅、别有风韵。因为他眼中的佳人规范要比常人苛刻得太多,不仅要长得美,并且气质要“娴静娟好,有林下风度,遗世而独立之姿,一涉轻荡,便为下乘”。
张大千笔下的佳人正经健康,充溢青春活力,不乏今世女人的气味与风貌。无论是观音、山鬼、明妃、仕女这样的古代传统女人,仍是新时代的摩登女郎,一切女人的脸部结构,特别是眼睛和嘴唇的构造,基本上是一致的,是那种张大千所赏识的抱负美类型。
匠心独运的“齐佳人”
齐白石在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水族动物等许多体裁的描绘上都有很大成就。他在不同体裁的体现上亦有匠心独运的多种款式,如极端工整、极端粗豪、工放并存等,这在历代名画家中实属稀有。
在该幅著作中,仕女衣带飘飘,宽衣博带,以墨为主,颜色为辅,见笔见墨,生动自如,潇洒新鲜的感觉似乎洛神一般。仕女的周围饰以云雾加以烘托,用笔不多,但寥寥几笔则气氛倍出,给人一种烟雨毛毛,亦真亦幻的感觉,愈加增添了画作中仙界的气氛,给观者以感同身受之感。
《进酒图》作于齐白石36岁。画一仙女双手托一酒坛,在空中飘飞。“进酒”这一体裁的仕女,在白石著作中不多见。仙女面型和姿势表情同画家早年仕女画相差无几,属于晚清盛行的改(琦)、费(晓楼)款式;用羊毫圆势笔法画团状祥云,也不始于齐白石。
在该幅著作中,仕女衣带飘飘,宽衣博带,以墨为主,颜色为辅,见笔见墨,生动自如,潇洒新鲜的感觉似乎洛神一般。仕女的周围饰以云雾加以烘托,用笔不多,但寥寥几笔则气氛倍出,给人一种烟雨毛毛,亦真亦幻的感觉,愈加增添了画作中仙界的气氛,给观者以感同身受之感。
遗世独立的“傅佳人”
傅抱石的仕女画自成一派,风格一致,结合了山水画的浓墨重彩,将山水画技法充分利用到了仕女画中,立异了传统仕女画,可谓民国时期仕女画的“共同风景”。其间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游春仕女图》、《湘夫人》、《丽人图》、《琵琶行》等。
他笔下的仕女面部静寂、漠然,材料多为皮纸,人物面部不过火细腻又不粗糙豪宕,有顾恺之遗风,眉毛细弯,侧重描写上眼线,以淡墨轻勾下眼线,眼睛的外形沿用仕女的凤眼、简略归纳鼻子和小嘴,发髻几笔带过。身材身形适中,容貌自成一派,一眼可识。服饰表达较为简练,没有过多的衣褶,颜色清雅。飘带随风飘舞,品格清高。因为大多是神仙体裁,人物行为姿势以贴合故事情节为主,发挥出极大的想象力。
傅抱石创始“抱石皴”和现代山水画世人皆知,而傅抱石笔下的人物均长有一双“勾魂眼”,即单皮眼,眼角修长上挑;高士眼球杰出,目光犀利;仕女目光妩媚,眼波如水。
“勾魂眼”夺人眼球,引人入胜,摄人心魄,让人很是难忘。能够说,“勾魂眼”是傅抱石人物画的形象标识,品尝其间,妙趣横生。
1944年9月,傅抱石以杜甫的乐府诗《丽人行》为题,创作了名作《丽人行》。徐悲鸿赞其画:“此乃声色灵肉之大交响”;张大千题此画:“开千年来未有奇,真圣手也。”
著作体现了权倾一时的杨贵妃宗族三月三外出郊游的盛况。“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全画分为五组,每组人物多有不同,并以不同的树木相隔,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在技法的运用上,以树木的浓阴衬托人物,在这种高深的是非比照中,“肌理细腻骨血匀”,“绣罗衣裳照暮春”。
正经静穆的“林佳人”
林风眠笔下多为独佳人,她们或坐或立,或倚或卧,或衣或裸,或晨妆,或抚花,或静思,或吹打。没有高贵、拘谨,没有装模作样,都是那么单纯、安静、幽丽,安静中蕴涵着动态之美,单纯中传递着丰厚的情思。
上图是仕女系列中的经典。保存中国书画勾勒的技法、传统仕女的开脸造型,在主角的神态、线性的画面构成、装饰性布景的运用上,则参加西方现代艺术的元素,构成林风眠风格的人物画像,也验证了中西绘画交融的可能性。
此画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该幅著作在体现手法和绘画款式上单纯、简练,用较少的翰墨,表达了更为丰厚的精力内在。
画面上身着紫衣的仕女怀有琵琶,身披白纱,飘柔流通的线条与温宛调和的颜色有机的交融在一同,颇具音乐性的韵律。在用色方面,增强画面的透明感,折射出一种平缓而宛转的美。
林风眠在50岁今后的著作笼罩着一层孤独寂寞的薄雾,但正是在无意中的情感流露,才发自内心。真诚的画家挑选某种方式和结构,发明某种境地,总是与他的某种情感倾向和知道层面相对应的。林风眠晚年的仕女,不同于任何古今仕女画。他用毛笔宣纸和典雅的的色泽,捕捉着一种幻觉,一种望尘莫及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