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

欢迎访问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精品推荐
林栩作品赏析

林栩,峨眉人,副研究馆员,峨眉山画院院长,四川省民间艺术大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山指画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21年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人,四川名家提名展画家。省文化厅、美协为其主办两次展览,出版专著3册,在核心期刊发布作品30多件。被日本nhk电视台直播一次、光明网直播两次,央视多次报道。林栩从小随父林木学艺,酷爱文艺。上世纪80年代初被李克雄先生传授指画绝艺,后多年来在父亲的指导下致力于峨眉山指画的传承、发展和推广。2014年,峨眉山指画评为省级非遗,2021年林栩评为省级非遗传承人。这是对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峨眉山指画的肯定,也是林栩多年努力创新的成果。

林栩曾论证过“艺术起源于手指画”的观点:原始人用手蘸有颜色的矿物质或动物的血,在自己身体上或岩石上涂抹,这就是最早的指画。“现在从一些民族的风俗当中,还可以看到指画的痕迹,像非洲人、印第安人、还有彝族人都会用手在自己身上涂画。”

林栩坚持指画的另一原因是被指画独特的魅力所吸引。手指由于吸水、墨、色量很少,画出的指痕是断断续续的,若隐若现,表现出不同的味道,形成了另一种绘画语言。“事物是相互转化的,手指画吸水、墨、色量不如毛笔,这本来是它的一个弱点,但是运用恰当就会成为优点,这是毛笔永远不具备的特点。”

 

时代在变化,艺术也需要发展。指画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如何才能被现代人所接受?林栩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创新,突破了指画发展的一些瓶颈。过去的指画只是用手作画,而林栩认为只要不用笔,指画可以以手为主,兼用其他工具作为媒介来作画,这赋予了指画更多的当代性。过去的指画基本都是画在熟宣纸上,因为水在熟宣纸上不浸润,可以争取时间更好地创作。林栩还扩大了指画的载体纸的种类,还在夏布上指画。指画很难像毛笔那样画出丰富的层次来,所以以前的指画作品皆以强“骨”,而轻“墨”、“色”,即强调以线勾勒实物的轮廓,约施墨色,犹如单线平涂。而难得有从最淡至最浓、最浅至最深的全部层次的“全墨”、“全色”之境界。而林栩以创新的“没骨画法”创作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指画,在强“骨”的同时,也注重“墨”、“色”,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没骨全墨、全色指画”。

林栩拯救了指画的传承濒危问题,打破了指画单传的历史,培养了市级传承人一名,县级传承人5名。发表了关于指画的论文,还专门出版了《峨眉山指画》的画集。近年来,他多次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等大型国际旅博会、茶博会,无数次到学校、农村、部队以及大型文化活动现场义务讲解和展示指画的无穷魅力。峨眉山指画在林栩的努力下展现出勃勃生机,指画走出了大山,登上了全国、国际舞台。

对于指画的未来,林栩有个最大的愿望,就是峨眉山指画能以“中国指画”的名义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峨眉山指画中国人珍贵的画种和不可多得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这项非遗的传承人,宣传峨眉山指画,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林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