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

欢迎访问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刊物
一位读者最喜爱的五部金庸作品: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日期:2018/11/06 12:05:27   |   类别:刊物

对金庸武侠小说的阅读、相关影视作品的观看和歌曲的听唱,是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生活当中,最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当自己还在牙牙学语之时,香港83版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正在中国大陆热播。在当时我所生活的小镇医院大院里,电视的普及率还相当低。记得一到晚上,全医院的员工及其家属,就都会挤到医院办公楼的会议室里,围着那台只有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有滋有味地观看这部电视剧。

到了自己读小学时,香港TVB82版的电视剧《天龙八部》又成为自己的大爱。剧中诸如乔峰、段誉在内的诸多人物形象,以及《情爱几多爱》和《两忘烟水里》等插曲,至今仍然让我印象深刻。

而到了自己的中学岁月,台湾台视94版电视剧《倚天屠龙记》和香港TVB97版《天龙八部》,又成为我在枯燥的求学生活之余,重要的精神慰藉来源。前者中包括马景涛在内的诸位主角表演尽管过于夸张,但包括《爱江山更爱美人》《刀剑如梦》在内的诸多剧中歌曲却是歌词优美、旋律动人,被我和同学们广为传唱;后者中黄日华扮演的乔峰极具英雄大侠气度,段誉的扮演者也是儒雅幽默,该剧更是凭借出色的主角表演、精心到位的电视语言表达和同样动听的剧中歌曲,成为金庸相关影视作品里的经典。

金庸个人照

跟影视作品相比,自己真正开始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在初中开始的。当时阅读的第一部作品是《鹿鼎记》,从位于明清古巷中的小镇图书馆借得。由于借阅率极高,书到自己手上时,已经是残破不堪。而更要命的是,图书馆里只有《鹿鼎记》的第二、第三、第五册。搞得我读完这三册后,很长时间都对第一册和第四册里的内容无比好奇。

进入高中之后,学校门口有一家求知书店,除了一般的教材教辅之外,也出售类似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样的人文类书籍,当然,金庸的武侠小说也不会缺席。我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挤出了几十块钱,购买了一套《天龙八部》。这套书是正常开本,平时在上课时阅读的话,害怕被老师发现,我总是在早读课时,偷偷读这套书。当时采取的办法是给这套书外面套上大开本的英语课本,这样老师从外面看,以为我在复习英语,实际上我却是沉浸于由乔峰、段誉、虚竹,西夏、大理、大宋等构成的美妙江湖世界之中,乐不可收。

考上大学之后,自己有了更多可供支配的生活费,而生活费当中有相当一笔钱,是用来购买书籍。记得大一那年,金庸作品的大陆版权方——三联书店推出了一套装帧精美的小字本金庸作品全集。出于对这套书的无比喜爱,我分别在几个不同的月份里,用省下的生活费,购买了小字本的《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遗憾的是,大学毕业之后,自己几经变换居所,这套小字本的金庸作品,只有《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至今仍然陪伴左右,其他两套书已经无处可寻。

细数起来,我最喜爱的五部金庸作品,正是由自己大学时阅读的这四套书,加上一部《鹿鼎记》构成。下面,就让我用只言片语,各自记述自己对于这五部作品的阅读感受。

《天龙八部》: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天龙八部》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作品里,我印象最深的一部,不只因为多遍阅读过其文本,也由于对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多个版本的影视作品,都非常熟悉。在我看来,乔峰是本书当仁不让的第一主角。他的义薄云天、他的侠骨柔情、他的左右踌躇,对于少年时期的我来说,都可谓毫无抵抗力。在香港TVB97版电视剧《天龙八部》里,最让我触动不已的场景,是乔峰阴差阳错亲手打死了自己的爱人阿朱,随即痛哭流涕,痛不欲生。那种撕心裂肺的哀伤,对于当时处在青春懵懂期的我来说,极为震撼,以至于我每一次看到这一段时,也会跟随剧中的乔峰一起,泪流不止。再后来,自己经历了爱过、散过、痛过、悲过的种种体验之后,对乔峰的绝望与哀恸,就更加能够理解。再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场景时,或许不会再流泪,但脑海里仍然绝对是千回万转。

《天龙八部》对于自己更大的影响,就是第一次让我明白,我们生活的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有机共同体,而不能简简单单把自己居住的江淮一带的生活面貌,视为全中国共同的生活状态。主人公乔峰,因为生于辽国,长在大宋的特殊经历,其后半生,一直处在家国与身份认同的纠结之中,最终殒命。这种将各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平等视之,而不是将汉族视为中国唯一的历史观,从此根深蒂固地融进了我的血液之中,至今不变。

再后来,读到了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中的两部佳作——刘子健老师的《中国转向内在》和史怀梅老师的《忠贞不贰》,对这一时期中国大地上民众的家国与文化认同状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由此更加佩服金庸对于这一时期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尽管乔峰、段誉、虚竹可能都是金庸先生笔下的虚构人物,但他们身上所存在的种种纠结、彷徨与矛盾,却正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从这个角度来说,金庸的这部作品,既是戏剧化了的历史,也可以说是历史化了的戏剧。

《神雕侠侣》:人生有几个十六年?

《神雕侠侣》里的主人公杨过,实在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家伙。他出身市井,身上有一种放浪不羁,永远无法彻底驯化的天性;与此同时,他又非常聪慧,天赋极高,深受女孩子喜欢;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他既自负又敏感,内心丰富。如此种种,都能让我从这个人物身上,找到很多共鸣。

中学时读《神雕侠侣》,最喜欢的正是杨过永不驯服、自由驰骋的状态。这样的状态, 是一位困在题海书山的应试教育体制当中的少年,最为向往的彼岸。自己大学毕业后,克服了种种阻力与困难,也要选择从事媒体行业,很难说这里面没有杨过的影响。

在媒体江湖中漂泊数年之后,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切实体味到自由背后的代价之后,再重读《神雕侠侣》,自然有了新的感悟。此时最喜欢的章节,变成了杨过被郭芙砍断手臂之后,无助而悲愤状态的描写。身处举足无亲的北京城,爱情、事业两茫茫,未来似乎毫无希望。此时的我,跟杨过当时的状态,颇为相近。杨过能够炼狱重生,最终成为新一代大侠,而平凡如我,又有什么理由就此沉沦?

感谢《神雕侠侣》里的圆满结局,这不只给了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一个良好的归宿,也曾经给一位无助的青年,以重新振作和奋发的希望。面临困境,怎么样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金庸笔下的杨过和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或许就是最好的榜样。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说实在的,在《神雕侠侣》里,我或多或少,是有些讨厌郭靖的。论武功、论道义、论人品,郭靖均无可挑剔。然而这样的所谓完人,多多少少也让人觉得没有烟火气,或者不够真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跟这样的完人,尤其是还具有道德洁癖的人在一起,实在有压力太大的感觉。相比之下,自己更愿意做杨过,有原则、有底线,但在弹性空间之中,尽可能地抒发天性,实现自由,何乐而不为?

然而到了自己真正阅读《射雕英雄传》之后,对于郭靖,便开始有了全新的认识。郭靖的天赋与智商,肯定比不上杨过的父亲杨康,但是郭靖却在两个要素上,明显高过杨康一筹:一是持久心与努力精神,二就是家国大义。

之于前者而言,《射雕英雄传》生动地诠释了勤能补拙的道理。而对于我这样一位工科出身,业余时间却一直喜爱人文社科阅读的人来说,自己在读书、电影、民谣等各个领域,无一不是凭借持之以恒的付出,是一种为了梦想不断付出的韧性。在这一点,郭靖对我影响极深。而之于后者,尽管我热爱自由,但无论是从小接受的教育,还是日后在北航这样的院校所接受的熏陶,都让家国情怀,牢牢根植于自己的价值观念之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样的八字真言,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里,个人认为,仍然没有过时。

《笑傲江湖》:世事洞明,笑对人生

要真正读懂《笑傲江湖》,或许确实至少要到而立之后。

少年时读这本书,只是单纯贪恋于令狐冲自由挥洒的状态,感觉偌大的江湖,令狐大侠仍然能够纵情驰骋,实在让人羡慕不已。对于岳不群、任我行等其他主角,则由于阅历所限,实在感受有限。

随着年岁渐长,了解到金庸这本书的成书时代背景,再结合这样的背景资料,去重读书中关于日月神教的种种记述,才慢慢能体会那些字里行间的戏谑、讽刺与隐隐之痛。而另一方面,自己的工作几经周转,无论是哪一种单位文化,都会发现类似岳不群这样的人物,从来就不只是停留在金庸的小说家言之中。岳不群的伪善与算计,任我行的骄纵与狂妄,林平之的自我与薄情,书中各类人物的性格与秉性,终于慢慢在自己的精神空间里,有了具备同理心的共鸣。说到底,读小说读到最后,都是在读一个又一个的人,在读一个又一个的人心。

洞明了世事,体察了人心之后,这才能够真正理解令狐冲笑傲江湖状态的难能可贵,而越发能够在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当中,坚守一份清净与自由。这样的状态,正如胡适先生所说,就是:“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保有一颗自由纯粹的心灵,观沧海,一声长笑。黄霑先生创作的跟本书相关的经典歌曲《沧海一声笑》里的境界,并非遥不可及。

《鹿鼎记》:一切“高大上”,大笑一场

少时读《鹿鼎记》,只是单纯地觉得好玩,觉得搞笑,甚至也会大男子主义般地,羡慕韦小宝拥有那么多老婆。香港TVB98版的电视剧《鹿鼎记》,个人认为是《鹿鼎记》的众多改编版本里,最经典的一部。陈小春对于韦小宝的演绎实在出神入化,本片主题曲《叱咤红人》一语道破:“小流氓变叱咤红人,搅搅震便当真。”

读了大学之后,再读《鹿鼎记》,才慢慢有更多的思考。为什么一个小混混,却能够红白通吃,在大清国、天地会、吴三桂、神龙教等多方势力之间腾挪自如,成为最大赢家?联系到金庸所生活的20世纪中国,政治风云可谓一直瞬息万变,死于信念和理想之人,何止千千万万?多少父子、兄弟、情侣、朋友,仅仅因为政治观念不同,就反目成仇?如何安然度过这动荡纷争的年代?想到这一层,就或多或少会对金庸让小混混成为天下大佬的剧情安排,有了更多的体味。

如果说在《射雕英雄传》里,金庸的政治观念是极度正统的话,那么到了《笑傲江湖》里,这样的家国观念至上,已经或多或少被个体的自由状态所代替,而作为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里则更进一步,对于一切崇高、伟大的事物,以无厘头幽默的方式予以消解。套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如果一切“高大上”都化为虚无,那么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还是用金庸自己的话来结尾吧:“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