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

欢迎访问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刊物
真迹书画:中国画最早教科书——“芥子园”走过的风雨三百年!
日期:2019/04/17 09:04:57   |   类别:刊物

1、中国艺术的深刻一笔

在南京老门东,芥子园是一处近年重建的小景点。因园林小如芥子却能“容纳须弥”而得名,然而芥子园与芥子园书铺几易其主,至民国时已破蔽无存,《芥子园画传》的生命力却极为旺盛。

为弥补“余生平爱山水,但能观人画而不能自为画”的遗憾,李渔晚年与其女婿沈心友、画家王概等人悉心策划出版了一部画谱,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山水画的技法和临摹古人的四十幅山水作品,通过木版彩色套印,编辑成册,1679年康熙十八年,《芥子园画传》初集《山水卷》出版,直至今日,依然是出版界的“宠儿”。

树木山石、梅兰竹菊、草虫花卉,中国画中的各种符号被一一分解整理形成图谱,乍看是出版家李渔闲情偶寄的一幕,却为中国艺术史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看来:“《芥子园》所承载的是明末清初出现的现代精神,这种精神的一个征兆就是出版物的广泛出现。”《芥子园画传》不仅为寒门学子打开了走进中国画世界的一扇门,还在雕刻、陶瓷、印染、纺织、园林等众多行当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目不识丁的工匠也能轻易地看懂画传里的图像,并把这些图像运用在工艺中,大到一座园林,小到一个荷包,美育在无声甚至“无字”中产生。

《芥子园画传图释》中用历代名画图释“四岐法”。资料图片

《芥子园画传》的影响不止在中国。

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馆长黄戈说,《芥子园画传》是朝鲜时代文人画家的必备教科书,是影响深远的韩国水墨画学习范本。

日本学者鹤田武良推断,《芥子园画传》至少在1712年之前,已经通过商船传入日本,日本文化界争相翻刻购买,日本大阪文山堂和日本河南氏等书商将《芥子园画传》翻刻出版,推动了其海外传播。根据中外学者的分析,以《芥子园画传》《十竹斋画谱》为代表的木刻版画,对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日本浮世绘画师的影响尤大,他们的作品里有很多《芥子园画传》的影子。而浮世绘又将东方审美带到巴黎,带到欧洲,影响了印象派画家的创作。

几十年来,李庚在各国做了大量《芥子园画传》文献搜集和研究工作,多次开办讲座介绍解读《芥子园画传》。几年前,李庚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高振那里得知该社要重新编释《芥子园画传》,李庚当即决定给予支持,让更多国人感受芥子园的魅力。

《芥子园画传图释》中“写意芭蕉”。资料图片

2、版本流传中,有画家启蒙,有书生至乐

一个五层的书架上,摆放着各出版社出版的近百本《芥子园画传》及其衍生图书,在北京李可染画院,这样的书架有八个。据介绍,这些都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出版物。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毛建波认为,《芥子园画传》巨大影响力的背后,承托着的是数十次的重刻、再版、派生版、校注版、改良版……这些各有异彩的版本,赋予了《芥子园画传》强大的生命力,也使这部奇书得以传续,得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在我本科开学的第一天,授课老师就极力推荐我们学习《芥子园画传》。”李可染画院芥子园研究中心研究员、《芥子园画传图释》执行主编尹冰说,在当代美术教育里,《芥子园画传》仍有重要意义。而在没有美术大学的年代,《芥子园画传》是许多画家打开中国绘画世界的一把钥匙。

齐白石在回忆录中自述:“我20岁跟着师傅出去做活,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五彩套印……有了这部画谱,好像是捡到了一件宝贝”;潘天寿14岁到县城读书时,从文具店买到一部《芥子园画谱》,成了他学画的第一位老师;少年李可染曾抱着《芥子园画传》睡觉;丰子恺曾说:“我所有的书中,价最贵的要算去年向有正书局买来的一部《芥子园画谱》……次贵的书,其价不及此书之半。”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1934年有正书局翻刻出版《芥子园画谱三集》,立即得到了文化界的关注。鲁迅购得后,题诗一首赠予许广平,并说:“然原刻难得,翻本亦无胜于此者。因致一部,以赠广平。”

鲁迅珍视的这套书,郑振铎却给了“差评”,评其“无一是处”。原因在于他收藏有《芥子园画传》最初的康熙刊版,他还在这套书上题跋:“收异书于兵荒马乱之世,守文献于秦火鲁壁之际,其责至重,却亦书生至乐之事也。”

为什么鲁迅与郑振铎的评价有这么大的差异?据李庚分析,《芥子园画传》在流传过程中翻版、改版特别多,而版画在印刷传播时存在一定印刷差错,有越传越错的缺陷,所以初版初刻极为珍贵,初刻本认真准确,所绘内容栩栩如生。

3、1500张历代名画完善李渔初衷

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游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及赵孟《鹊华秋色图》等用7幅著名画家画作的高清图像来诠释《芥子园画传》里的“画树起手四岐法”——这是《芥子园画传图释》以图释图的方式。

搜集收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藏的2500张中国画的高清电子图,从中精选1500张来解析《芥子园画传》,这项工作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花了3年时间。

“因为《芥子园画传》是以版画形式呈现,在笔墨神韵的表达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的初学者对毛笔不够熟悉,没有对笔墨的感知鉴赏能力,学习芥子园很难得到中国画的精髓。”如何让学生在研习芥子园时领会到中国画的神韵,是困扰尹冰多年的问题。“因此,当高振带着历代名画的高清资料和图释想法找到我时,我们一拍即合。”

李渔策划出版《芥子园画传》的初衷是“上穷历代,近辑名流,汇诸家所长,得全图四十页,为初学宗式。”借助数字出版技术,集纳历代画作,《芥子园画传图释》正是对李渔初衷的完善。

这项“费力”的出版工作获得了许多专家的肯定,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认为:“将《芥子园画传》附上古今名画高清印刷和局部放大,读者可以完全领会原作的笔墨气息,这大大补充了雕版本的不足,是对前贤的致敬,也是对今人和后人的泽溉。”

《芥子园画传》的魅力不止在美术史和美术教育。

“当我在外国书肆里访到第四集初刻版时,我被那锋锐的线条所打动,感到无比震惊,静静地翻阅时,我不禁神伤不已泪如雨下。”《芥子园画传》中倾注了李庚对中国艺术、中华文化的感情,他更喜欢从图像学的角度看待《芥子园画传》,他认为这部书是“中国文化的图像宝典”。

三百多年前,李渔在《芥子园画传》原版序中写道,“有是不可磨灭之奇书,而不以公世,岂非天地间一大缺陷事哉”,李渔所说的缺憾或许不是山水画的技法没有传授,而是中国文化的精要之处没有被广泛传扬。

从李渔开始,数以百计的出版商、书商去编辑、印刷,不计其数的画家、工匠去描摹、刻版。从遍及中国到走向海外,三百年不断的芥子园背后,流淌着生生不息的东方美。

部分《芥子园画谱》精选山水